入账到账打个“时间差”骗子骗走27万元 警方发出预警
前一天已经到账的几十万元港币,怎么第二天就“消失”了?近日,市民老林等三人遇到换汇新骗局,骗子利用香港地区银行支票汇款,从入账到到账有“时间差”的特点进行诈骗。据悉,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厦门警方昨通过这起案件提醒市民,私下换汇有风险。 老林有一个朋友是房产中介,6月23日,两人泡茶时,老林得知,中介朋友有个香港客户最近想在厦门买房,需用港币兑换一些人民币做首付款。老林马上就想到另一个朋友梁先生。梁先生常年在香港做生意,经常有人民币兑换港币的需求。老林马上给梁先生打电话:“要不我给你们牵个线吧?”得到肯定答复后,老林作为梁先生的“代表”,开始了私下换汇的沟通。 最终双方以低于市面行情的汇率敲定下来。6月24日,“香港客户”发来一张转账30万元港币成功的截图,梁先生确认后,按约定好的汇率折算转给老林人民币27万元。老林分多次将27万元转到了“香港客户”指定的账号。 然而,6月25日,梁先生一起床就发现不对劲:“昨天收到的转账被撤回了!”他赶紧找到之前的房产中介,中介也很困惑:“那位香港客户刚刚解除了购房委托,联系不上了。”两人还不死心,又设法与支票汇款的转入行客服取得联系,客服表示:“这是一笔支票交易,会在下一个工作日3点后显示是否交收,即有机会支票被退票,导致交收不成功。”至此,两人确认:被骗了! 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民警表示,这是一起换汇新骗局,案件中的老林、梁先生和房产中介都是受害者,其中房产中介被“香港客户”骗了,为了尽快签订购房合同“物色”换汇对象;老林为了换汇找到了自己的好友梁先生;而梁先生损失的则是真金白银。在外地的此类案件中,骗子也是冒充“香港客户”主动联系房产中介人员,先谎称购买房产,后以“帮忙将港币兑换为人民币”为由进一步实施诈骗。 经了解,香港地区的银行资金入账不等于到账,有别于国内实时到账机制,从入账到到账之间存在一个核账期,通常为24小时。故在此期间,资金实际上为“挂账”状态,非实际到账的可使用金额。根据香港支票营运操作特点,从资金入账到到账的核账时间,付款人有权随时撤销转账,因此受害人收到钱款入账短信并不意味着钱款可以立即使用。诈骗分子正是利用此机制,使用香港地区银行支票转出港币,在收到受害人的人民币后再撤回转账,从而实现诈骗钱款的目的。 分析 此类新骗局中有以下特点: 选定目标。诈骗分子的目标为在网上发布卖房信息的中介人员。 引流渠道。诈骗分子通过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及贝壳找房、安居客等App获取房产中介人员联系方式,并主动添加微信。 诈骗借口。诈骗分子与房产中介人员交涉时谎称账户内只有港币,需要先行兑换成人民币,并允诺其高额佣金和手续费或者低于市场汇率,诱使中介人员为其寻找有兑换港币需求的人群。 厦门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群众,私人换汇是违法行为。市民群众换汇务必遵守我国外汇管理制度,通过正规途径到官方指定兑换机构换汇。绕开金融机构的私下换汇都是违法行为,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