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三河市共推广实施“旱作雨养”种植面积达18828亩

2022-08-19 09:16:43 来源:网络整理

  时至立秋,三河市辖区玉米地里迎来交秋第一场雨,“立秋时节雨打秋,八成耕种十成收”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田地里一排排长势喜人的玉米,正是该市2021年开始实施的“旱作雨养”种植模式的试验地块。

  “旱作雨养”是三河市重点推广的新型农业种植模式,即统一关停灌溉水井,将水浇地改为旱地,采取抗旱保墒耕作方式,充分和完全利用自然降水发展农业生产。据悉,在农作物种植上,三河市农业技术人员结合农时、天气和土壤墒情,引导农民选择种植春玉米、夏玉米、大麦、春小麦、谷子、高粱、甘薯、花生、大豆等耐旱雨养作物。同时,为保障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以一年为周期,为符合项目实施要求的农户每亩地补贴900元。

  “看今年玉米长势,一亩地能收1300斤,除去各项成本,每亩地净剩800块钱。再加上政府补贴的900元,每亩纯利润1700元,比往年多了将近700元,‘旱作雨养’种植真是一个好项目。”望着烈日照射下的玉米地,田贵林心里美滋滋。

  田贵林是三河市杨庄镇任官庄村种粮大户,去年他家的300亩耕地全部实施了“旱作雨养”种植项目。今年开春,田贵林种植了早玉米,入夏以来,华北地区雨水充沛,玉米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三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至2022年度,三河市共推广实施“旱作雨养”种植面积达18828亩,涉及全市10个镇35个村街,全年共实现节水414万立方米、实现农民增收约1300万元,为该市全面完成年度地下水超采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悉,2022年至2023年度,三河市将继续推广实施1.84万亩“旱作雨养”种植项目,除常规玉米种植外,力争在谷子、高粱等作物种植模式上实现新突破,为发展节水农业、做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技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都要严格注意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hyxs202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金元宝财富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13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