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内部指标还能提前录取?警方:警惕相关“套路”
2024浙江高考成绩一出炉,不少骗子就利用高考考生和家长的焦急情绪,编织相关骗局,妄图趁机“捞一笔”。温州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们,警惕相关“套路”,务必擦亮双眼谨防上当受骗。 可以“提前录取”? 骗子冒充某大学招生办,打电话给被骗人,称因院校提前招生,考生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如果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缴纳学费,否则有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 警方提醒: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军事、国防、公安和艺术类等院校,考生录取工作全部实施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切不可相信“交钱就可录取”的骗术。 内部指标招生? 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或称自己有特殊关系,可“购买”补录名额、“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 警方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100%是诈骗! 填报志愿指导? 骗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App等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填报志愿可在网上寻找参考资料帮助,但对于收费的指导一定要提高警惕,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勿让骗子乘虚而入。 学杂费事先收取?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通过邮局或网络,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以骗取钱财。类似此类骗局还有制造虚假钓鱼网站,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警方提醒:考生可通过录取院校官方网站查询院校电话,经电话核实录取情况,切勿相信自身没有报考的院校所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 发放助学金、教育补贴? 骗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要主动和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所有骗局,都离不开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遭遇招生诈骗要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以维护合法权益。 |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