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扫码关注”不能成为霸王条款

2023-04-28 14:38:30 来源:人民日报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消费后想要开具发票,商家表示“不关注公众号就无法开具发票”;去餐厅吃饭不仅只能通过线上扫码点餐,而且点餐小程序甚至可能要求用户同意隐私协议并授权自己的信息,才能使用完整的服务……
  近年来,随着线上扫码支付方式日趋普及,在提供更快捷便利支付渠道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新的“堵点”——在停车缴费、出具发票、餐厅点餐等消费场景中,消费者往往都会被要求扫二维码时需关注公众号,否则就不能实施下一步操作,让本意是为了方便的“二维码”硬生生成了“拦路码”。
  这种带有强制意味的扫码关注,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考量?商家通过这种做法,首先可以获得大批阅读量和关注量,进而用大量的广告和信息推送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更多关注和再次光顾,实现将“流量”转化为“销量”。更有甚者,一些商家可以借此进行大量引流,把公众号养“肥”,进而用来高价售卖变现。显而易见的是,这种带有强制意味的扫码关注,对商家而言是有利的,而对消费者来说,却是平添烦扰。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做法背后,一些敏感个人信息可能被非法获取,进而增加隐私泄露、被营销信息骚扰,甚至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
  这种“扫码关注”合法吗?《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规范公众账号推荐订阅关注机制,未经互联网用户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此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也就是说,无论是带有强制意味的扫码关注这一做法本身,还是在此过程中的过度索权获取、滥用以及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等行为,既背离了法治精神,也有违相关法律规定,属于限制消费者的霸王条款。
  治理带有强制意味的扫码关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需要多方联动综合施策,形成协同共治合力。对商家而言,应增强自律意识,创新消费模式、营销宣传公众号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违背消费者意愿、损害消费者权益。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联合执法和监督机制,严格落实二维码的使用识别标准,严控公众号平台对用户信息的强制收集;针对违背消费者信息安全意愿乃至滥用个人信息等行为,可设立并完善线上线下的消费者侵权投诉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惩治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消费者应增强自身权利和防范意识,对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说“不”,积极维护自身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免责声明:本站资讯来源于网络及第三方会员发布,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有关任何重要信息都要严格注意核对,谨慎防止金融诈骗,投资骗局,理财陷阱。本站提供的资讯,及用户发布的内容仅供信息传递及资讯分享之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我们认可,支持,验证该信息,资讯,观点。有关资金来往,贵金属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差价合约交易以及其他金融类交易投资都要严格核实。我们建议您在进行相关重要步骤前,请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金融法律人士。任何浏览用户据此操作视作本人自行决定并自己承担此决定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本网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将投诉发送到邮箱hyxs202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

版权所有:金元宝财富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13000000号